贤达师生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二)

文章来源:党群工作发布时间:2025-03-28

202534日至3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我校师生高度关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就相关热点问题展开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郑方贤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普遍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偏差也逐步扩大,一是极度缺乏国家重大战略所需人才,难以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传统培养模式产出的大量毕业生难以进入各个新兴产业行业,不能支持转型需求,而知识老化、能力缺乏、适应性差等现象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学生培养的困境。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轮新的产业革命都是知识革命的产物。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一系列新技术的兴起,各行各业的转型发展也是曙光在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新的技术发展、技术工具和技术能力融入到学生培养的体系中,结合到教师所授课程中,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众多的数字化通识课程和讲座、数字化专业交叉复合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等,特别是通过举办微专业等方式,促进学生培养快速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做出贤达的努力。


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行政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郑虹

全国两会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为教育领域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是落实两会精神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制度完善、民主参与、创新引领、文化浸润、服务大局”的治理格局,规范办学行为,保障师生权益未来,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深化教育改革与依法治校协同推进,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贡献贤达力量。

 

党委统战部部长、副校长  季萍

2025年全国两会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召开,意义非凡,为国家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高校科研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两会强调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这与我校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科研与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紧跟国家步伐,加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结合我校发展战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科研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重点倾斜三个学位点建设,打造具有我校特色的科研高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强化产学研合作,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三是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加入我校,为科研团队注入新活力。同时,加强对校内科研人员的培训与支持,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科研工作与崇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科研项目申报,鼓励跨学科团队合作,为崇明发展贡献智力支持。相信在两会精神的鼓舞下,我校科研工作将迎来新的突破,为我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党委组织部部长、校长助理、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陈应

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我深感振奋。它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为上海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应用型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与行业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人才竞争力。两会强调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我校办学定位一致。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应发挥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企业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应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影响力。两会精神为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注入动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领会两会精神,立足岗位,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团委书记学生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彭煜铭

作为一名高校共青团干部,我认真学习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教育和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搭建平台,带领学院团干部与团员青年坚定政治立场,持续深化“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助力现代化发展。紧跟时代,规范和优化团学工作方法,精准对接服务学生成长需求,做好“我为同学做实事”品牌,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机关党总支书记、财务处处长  郑菊芬

2025年全国两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中的诸多政策与导向,如同一束束强光,照亮国家前行道路,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明晰了方向。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后,我更觉责任在肩。两会着重强调教育资源均衡与创新人才培养,这与学校发展息息相关。财务工作作为学校有序运转的重要支撑,我定将紧跟两会指引,精准聚焦学校发展需求,优化资金配置。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把控经费流向,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全力保障教学科研、师资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机关内的党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将两会精神融入工作实践,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  李全玲

听取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李强总理特别强调“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制了清晰蓝图。2025年是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举措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探索党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为提升育人实效作出应有贡献。

 

国际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助理 林燕

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报告强调了教育强国的重要性,这使我更加明确了在国际教育领域工作的核心任务——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报告提到要加快数字化转型,这也启发我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报告还提出了建设绿色校园的目标,这为我们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我将深入贯彻两会精神,坚守岗位,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提升业务能力,为培育更多杰出人才,倾注全部智慧与力量。

 

外语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  蔡懿焱

学习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论述以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重任在身。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为我们指明了育人的根本方向,我们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把德育工作做深做透、做出实效。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支撑作用,积极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机制,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国际合作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机遇。我们将不断学习与反思,以实际行动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数据科学学院教师  李晶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后,深感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我们必须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脉搏,在技术变革与育人本质的交融中践行使命。面对智联网、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我深知教育创新刻不容缓。我将积极探索虚实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将AI辅助设计、互联网仿真平台等数字化工具融入智能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锤炼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同时,利用个性化学习平台,精准把脉学生认知,实现因材施教。

 

校学生会  李思涵

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决心与智慧。团学干部们纷纷表示,要立足专业学习,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我们将以挺膺担当的使命感,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用青年视角关注民生福祉,用青春实践助力民族复兴伟业,让两会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绽放芳华。

 

教育学院团委学生会  周韵祺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通过观看两会开幕式,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脉动,触摸到人民至上的执政温度,这种双向奔赴既是青年对时代的铿锵回应,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两会不仅擘画着强国蓝图,更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当听到个税起征点动态调整机制、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进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完善等政策时,我仿佛看到千万家庭绽放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