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至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我校师生高度关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渠道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就相关热点问题展开研讨交流、畅谈感想体会。
校党委书记 赵荣善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上外贤达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学校将始终不渝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在服务国家和城市建设中推动学校更高质量发展。学校将紧跟时代潮流和市场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努力培育更多又红又专的高水平职业技能人才。学校将努力培养勇担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拼搏精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在上海地区同类院校中知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名”的高水平民办大学,为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肯定2024年教育工作,围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部署了2025年教育重点工作,强调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贯通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作为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要注重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注重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注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注重深入践行大安全观,巩固高教安全稳定态势。工作中要重视破解难题、凝聚合力、增进共识的过程,以高质量工作成效助推教育强国建设。
党委宣传部部长、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磊
作为一名高校学生工作者,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让我对教育、科技创新和民生福祉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两会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高校育人工作的明确要求。在科技创新方面,两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科技,激发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两会聚焦民生福祉,提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如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社会保障等。这让我明白,高校学生工作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服务社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高校力量。
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吴瑶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更清晰明确的方向与要求。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岗位工作,认真学习并落实学校2025年工作要点,不断夯实岗位职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对学院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持续推动和教育监督,落实好学院心理健康工作主体责任,加快推动学院心理健康分中心落地与建设,将两会精神切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 王婷
两会聚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着重强调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国家发展意义重大。身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从事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我深感自身责任之重。两会提出要扩大教育领域开放试点,这为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带来新契机。我们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开展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引进世界一流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水平。比如参与全球创新体系建设,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同时,在“走出去”方面,要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培养更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在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一方面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视野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海外推广,为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贡献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朱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政协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参加联组会时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三和”的要求不仅是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课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同向同行。思政课一定要引领课程思政,形成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协同机制,帮助其他教师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落脚点,提升协同育人的效果。此外,思政“小课堂”一定要与社会“大课堂”打通,课堂教学一定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思政课教师要到社会“大课堂”去实践,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身发展,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国际交流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陈晓园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谈到的“与时俱进的同时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久久为功的同时要抓住当务之急”这两组关系,蕴含了深刻的辩证思维。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夯实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指明了方法路径。辅导员是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要推动人工智能成为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为学生的启智润心和综合能力培养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我们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握好教育的底线、红线,做细做实日常工作。
商学院教师 徐开元
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我发现今年的两会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展现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成绩单”,这些立法成果不仅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当进一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应聚焦于新兴领域的法律问题,如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为完善法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外语学院辅导员 严丹丹
通过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的战略定力与历史担当。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主线贯穿始终,特别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列部署,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人民政协聚焦民生改善的务实建言,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我们要把两会精神转化为实干动力,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伟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书写壮丽篇章。
外语学院学生党员 王尧薪然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让我深受鼓舞,更加明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报告中“深化教育改革”与“青年人才战略”的论述,使我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赋予青年一代的厚望。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调研中践行群众路线,在科创竞赛中锤炼创新能力,以专业知识服务教育公平与区域发展。作为党的后备力量,我将以青春之我投身强国建设,在知行合一中擦亮党员底色,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